子癰
A+醫(yī)學百科 >> 子癰 |
子癰,病名。睪丸部位之化膿性感染。見《外科證治全生集》卷一。該證有急、慢性之分。急發(fā)者,多因濕熱下注,氣滯血凝所致。其發(fā)多為一側(cè)睪丸腫硬,疼痛劇烈,灼熱,陰囊皮膚因腫脹睪丸而緊張光亮。治宜清利濕熱,疏肝理氣,多選用龍膽瀉肝湯,可加用桔核、荔枝核、川楝子?;蛴?a href="/w/%E6%9E%B8%E6%A9%98" title="枸橘">枸橘湯加柴胡、黃芩、山梔。外敷以金黃膏為佳。若不能消散者,則可切開排膿,或已破潰膿出,可按外癰治療。慢性者,多為肝腎陰虧,痰濕之邪凝聚而成。其證睪丸腫大,形較堅硬,便疼痛不甚劇烈,陰囊亦不紅不熱,發(fā)病緩慢,病程或可數(shù)月乃至數(shù)年。若成膿破潰,則膿稀難愈易成瘺竇,纏綿不愈。治宜滋補養(yǎng)陰除濕,方選滋陰除濕湯加小金丹內(nèi)服,外用沖和膏?;騾⒁娐l。急性者相當于一般化膿性感染,慢性者則相當于特殊性化膿感染,例如睪丸結(jié)核等病。
病名。睪丸部位之化膿性感染。見《外科證治全生集》卷一。該證有急、慢性之分。急發(fā)者,多因濕熱下注,氣滯血凝所致。其發(fā)多為一側(cè)睪丸腫硬,疼痛劇烈,灼熱,陰囊皮膚因腫脹睪丸而緊張光亮。治宜清利濕熱,疏肝理氣,多選用龍膽瀉肝湯,可加用桔核、荔枝核、川楝子?;蛴?a href="/w/%E6%9E%B8%E6%A9%98" title="枸橘">枸橘湯加柴胡、黃芩、山梔。外敷以金黃膏為佳。若不能消散者,則可切開排膿,或已破潰膿出,可按外癰治療。慢性者,多為肝腎陰虧,痰濕之邪凝聚而成。其證睪丸腫大,形較堅硬,便疼痛不甚劇烈,陰囊亦不紅不熱,發(fā)病緩慢,病程或可數(shù)月乃至數(shù)年。若成膿破潰,則膿稀難愈易成瘺竇,纏綿不愈。治宜滋補養(yǎng)陰除濕,方選滋陰除濕湯加小金丹內(nèi)服,外用沖和膏?;騾⒁娐l。急性者相當于一般化膿性感染,慢性者則相當于特殊性化膿感染,例如睪丸結(jié)核等病。
子癰
子癰是指睪丸與附睪的急性化膿性炎癥。臨床表現(xiàn)以一側(cè)或雙側(cè)睪丸、附睪急性腫痛、拒按為特征。按其典型癥狀與體征,類同于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的急性附睪或睪丸炎。
子癰的診斷要點
睪丸、附睪一側(cè)或雙側(cè)突發(fā)腫痛,輕觸即有劇痛,畏寒,發(fā)熱,小便澀痛等者,可診斷為子癰。 本病應與卵子瘟、囊癰、腹股溝斜疝嵌頓、水疝、子痰、精液囊腫相鑒別。
子癰的辨證分析
子癰多由感受寒濕,郁而化熱,壅而作痛;或嗜食肥甘,濕熱下注,結(jié)于睪丸、附睪;或房事不節(jié),忍精不泄,瘀精濁血與濕熱交作,結(jié)而成癰;或房事不潔,或應用不潔尿道器械,為毒邪污染,發(fā)為癰腫。
本病辨證有急慢性之分。按其病理進程,結(jié)合病因,可分為初期、釀膿期、潰膿期及慢性期等四期。初期伴有惡寒發(fā)熱、小便短赤等。釀膿期伴有陰囊焮紅灼熱、壯熱不退等。潰膿期伴有腫痛大減、收口而愈、熱退等。慢性期伴有結(jié)塊,按之較硬而痛,陰囊下墜等??偟闹畏ㄒ?a href="/w/%E6%B8%85%E7%83%AD%E8%A7%A3%E6%AF%92" title="清熱解毒">清熱解毒,活血透膿,益氣養(yǎng)陰,化瘀散結(jié)為主。
子癰的辨證論治
子癰初期【證見】 一側(cè)或雙側(cè)睪丸、附睪腫痛,質(zhì)硬,拒按,惡寒發(fā)熱,小便短赤。舌質(zhì)紅,苔薄黃,脈滑數(shù)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龍膽瀉肝湯
處方參見“陽強”肝膽濕熱型方藥。
2.中成藥
(1)牛黃解毒丸,口服,每次片,每日3次。
(2)西黃丸,口服,每次片,每日3次。
(3)復方穿心蓮片,口服,每次片,每日3次。
3.單方驗方清熱瀉火湯(余孟學驗方)
處方:龍膽草20克,茯苓20克,荔枝核20克,橘核20克,川楝子20克,昆布20克,海藻20克,生牡蠣20克(先煎),海浮石20克(先煎),柴胡15克,黃芩15克,白術15克,豬苓10克,澤瀉10克,梔子10克,沉香2克(研末沖服)。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劑。
子癰釀膿期【證見】 睪丸、附睪腫硬劇痛,或有跳痛,陰囊掀紅、灼熱,膿成,按之中軟,有波動感,壯熱不退。舌質(zhì)紅,苔黃膩,脈洪數(shù)。
【治法】 清熱解毒,活血透膿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仙方活命飲(陳自明《婦人良方》)
處方:金銀花15克,甘草6克,防風6克,陳皮9克,當歸尾6克,乳香6克,沒藥6克,貝母6克,天花粉15克,穿山甲6克,皂角刺6克。水煎服,每日—2劑。
2.中成藥
(1)牛黃解毒丸,口服,每次-4片,每日3次。
(2)活血消炎丸,口服,每次片,每日3次。
3.單方驗方加味活血消癰湯(趙炳南驗方)
處方:夏枯草9克,紫草9克,牡丹皮9克,紅花9克,桃仁9克,澤蘭葉9克,三棱9克,莪術9克,赤芍12克,白芍12克,小茴香6克。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l劑。
子癰潰膿期【證見】 穿潰流膿,其色黃稠,睪丸、附睪腫痛大減,繼出黃色脂水,收口而愈,熱退,微熱,膿出清稀,身困乏力。舌質(zhì)紅,苔薄黃,脈細數(shù)。
【治法】 益氣養(yǎng)陰,清熱除濕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滋陰除濕湯(冷方南《中醫(yī)男科Il缶床治療學》)
處方:當歸12克,川芎9克,熟地黃24克,炒白芍15克,知母12克,黃芩9克,柴胡lO克,地骨皮15克,澤瀉10克,貝母10克,陳皮6克,生姜3片,甘草5克。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l劑。
2.中成藥
(1)知柏地黃丸,口服,每次9克,每日3次。
(2)六味地黃丸,口服,每次9克,每日3次。
慢性期【證見】 睪丸、附睪有結(jié)塊,或大或小,按之較硬而痛,陰囊下墜感。舌質(zhì)淡紅,苔薄白,脈沉澀。
【治法】 軟堅散結(jié),化瘀止痛。
【方藥】
處方:橘核10克,木香6克(后下),川楝子12克,桃仁9克,延胡索9克,肉桂3克(沖服),枳實9克,厚樸9克,海藻9克,昆布9克,海帶9克,木通9克,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劑。
2.中成藥
(2)橘核丸,口服,每次丸,每日3次。
參看
關于“子癰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