醋柳果

跳轉(zhuǎn)到: 導(dǎo)航, 搜索

醋柳果
Cù Liǔ Guǒ
別名 沙棗、大爾卜興
功效作用 活血散瘀,化痰寬胸,補(bǔ)脾健胃。治跌打損傷,瘀腫,咳嗽痰多,呼吸困難,消化不良
英文名  
始載于 西藏常用中草藥
毒性  
歸經(jīng) 胃經(jīng)、小腸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
藥性
藥味 、

醋柳果

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

異名沙棗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,大爾卜興(藏名)。

【來源】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實(shí)?! ?/p>

植物形態(tài)及生境

沙棘,又名:醋柳、酸刺。落葉灌木喬木,高5~10米。具粗壯棘刺;枝幼時(shí)密被褐銹色鱗片。葉互生,線形或線狀披針形,長2-6厘米,寬0.4~1.2厘米,兩端鈍尖,下面密被淡白色鱗片;葉柄極短。花先葉開放,雌雄異株;短總狀花序腋生于頭年枝上,花小,淡黃色,花被2裂;雄花花序軸常脫落,雄蕊4;雌花比雄花后開放,花被簡囊狀,頂端2裂。果為肉質(zhì)花被管包圍,近于球形,橙黃色,徑0.5~1厘米?;ㄆ?~4月。果期9~10月。

生于河邊、沙土環(huán)境。分布華北、西北及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?! ?/p>

性狀與藥用價(jià)值

【采集】10~11月采摘成熟果實(shí),曬干。

化學(xué)成分】果實(shí)含異鼠李素、異鼠李素-3-β-D-葡萄糖甙、異鼠李素-3-β-蕓香糖甙及槲皮素山奈酚的低糖甙。含維生素C達(dá)300毫克以上,胡蘿卜素3~4毫克,維生素E10~15毫克,維生素B1_0.2~0.4毫克,維生素B2_0.4~0.5毫克,葉酸0.5~0.8毫克。又含蘋果酸等。干種子含油8%,油內(nèi)脂肪酸成分為:飽和脂肪酸11.6%(棕櫚酸、硬脂酸),油酸26.6%,亞油酸34.7%,亞麻酸27.0%。種子油含2.l%非皂化物質(zhì),內(nèi)含玉蜀黍黃素、隱黃素、β-胡蘿卜素、γ-胡蘿卜素、番茄烴,并有0.78谷甾醇,維生素E_212毫克。樹皮含5-羥色胺生物堿,又含胡蘿卜素等。葉含維生素C_340.8毫克,胡蘿卜素、異鼠李素。鮮根瘤中含氯化血紅素0.03毫克/克,約高于根其他部位的5倍。本植物尚含哈爾醇和哈爾滿。

性味】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:"性溫,味酸澀。"

【歸經(jīng)】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入肝、胃、大小腸經(jīng)。"
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:"活血散瘀,化痰寬胸,補(bǔ)脾健胃。治跌打損傷,瘀腫,咳嗽痰多,呼吸困難,消化不良。"

②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生津止渴,清熱制瀉。治高熱傷陰證,支氣管炎,腸炎,痢疾。"
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?! ?/p>

食療價(jià)值

胡頹子科木本植物沙棘的果實(shí)。也稱沙棗。沙棘,又稱醋柳、酸刺。我國華北、西北和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均有分布。秋季果實(shí)成熟時(shí)采收,曬干備用,或用鮮品。

[性能]味甘、酸,性平。能生津止渴,收澀止瀉,斂肺止咳。

[參考]含蘋果酸等有機(jī)酸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B1、B2、P、E,豐富的維生素C、異鼠李素、槲皮素等成分。

經(jīng)臨床試驗(yàn),醋柳汁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,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,能降低血壓血脂,提高抗病能力。

[用途]用于胃陰不足,咽干口渴,或暑熱煩渴;久瀉不止,大腸不固,肺虛久咳;高血壓病、高血脂病和冠心病。

[用法]生食,絞汁,或煎湯服。

[附方]

醋柳仙掌子湯:醋柳果30g,仙掌子120g。加水煎湯取汁,調(diào)入適量蜂蜜服。

醋柳果與清熱生津、除煩的仙掌子配伍,有較好的生津止渴、清熱除煩作用。用于熱傷津液或暑熱煩渴。

關(guān)于“醋柳果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(xué)百科條目

個(gè)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(dòng)作
導(dǎo)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