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康尼氏癥候群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范康尼氏癥候群 |
范康尼氏癥候群 (Fanconi syndrome) |
|
---|---|
分類系統(tǒng)及外部資源 | |
ICD-10 | E72.0 |
ICD-9 | 270.0 |
DiseasesDB | 11687 |
MedlinePlus | 000333 |
eMedicine | ped/756 |
MeSH | D005198 |
范康尼氏癥候群(Fanconi syndrome、亦稱:范科尼綜合征)是一種腎臟近曲小管(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)的疾病,[1] 病征在于其中的葡萄糖,氨基酸,尿酸,磷酸鹽和碳酸氫鹽被傳遞到尿液,而不是被重新吸收。范康尼氏癥候群影響腎單位的近曲小管,而近曲小管是用來處理流體是通過"腎小球"(glomerulus)過濾的管部第一部分。而范康尼氏癥候群可以由藥物或重金屬所產生或引起。[2]
不同形式的范康尼氏癥候群可能影響近曲小管的不同功能,并導致不同的并發(fā)癥。碳酸氫鹽的遺失會導致"第二型范康尼氏癥候群"或腎小管性酸中毒(Renal tubular acidosis)。而磷酸鹽(phosphate)的損失會導致骨骼的佝僂病(即使有充足的維生素D和鈣),因為磷酸鹽是必要的骨骼生長元素。[3]
目錄 |
命名緣起
范康尼氏癥候群以瑞士兒科醫(yī)生桂多·范康尼(Guido Fanconi)命名;可能為用詞不當,因為范康尼本人從來沒有識別出這一個癥候群;雖然如此,如在肺出血腎炎綜合征(Goodpasture syndrome)的情況下,習慣以第一個注意到此癥狀整體發(fā)生綜合征之人而來命名。
范康尼氏癥候群不應該被混同于范科尼貧血癥(Fanconi anemia/FA),范康尼氏癥候群是一種獨立的疾病。
治療
兒童范康尼氏癥候群的治療主要包括替換尿中(主要成分是流體和碳酸氫鹽)失去的物質。
注釋
- ↑ 道蘭氏醫(yī)學詞典中的Fanconi syndrome
- ↑ Fanconi Syndrome at Merck Manual Home Health Handbook
- ↑ Magen D, Berger L, Coady MJ, et al.. A loss-of-function mutation in NaPi-IIa and renal Fanconi's syndrome. N. Engl. J. Med.. March 2010, 362 (12): 1102–9. doi:10.1056/NEJMoa0905647. PMID 20335586.
|
|
參考來源
出自A+醫(yī)學百科 “范康尼氏癥候群”條目 http://m.microbiomewatersummit.com/w/%E8%8C%83%E5%BA%B7%E5%B0%BC%E6%B0%8F%E7%97%87%E5%80%99%E7%BE%A4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
關于“范康尼氏癥候群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